5月10日,天津外国语大学举行了“挺膺担当正青春 奋楫笃行向未来”2024年五四表彰大会暨青春故事分享会,在青春故事分享环节中,七组分享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天外青年牢记嘱托、挺膺担当、善作善成的青春形象,赢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英语学院校友崔文颖的青春故事吧。
大家好,我是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2021届毕业生崔文颖。毕业时,我选择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先后服务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师第二中学、第十一师团委。我和新疆因天外结缘,和西部的故事始于2019年赴疆支教,一声声带着口音的老师,一同玩闹时的嬉笑,被夸奖时的笑脸,分别时紧紧的拥抱,在不经意间,种下了一颗火苗,让我魂牵梦萦的,是想再一次不顾一切投身基层、燃烧青春的炙热的梦;让我更加坚定选择的,是在天外志愿翻译突击队的一次次任务中,铸造得更加坚韧的“尽己所能干实事儿”的人生信条。这一次,我想用三年时间把曾经的浮萍变成种子,在西部大地扎根。
2021年,再次踏上这片热土,我成为了兵团第十一师的一名乡村教育专项志愿者。除了教学本职工作外,还担任了学校的团委干事、创建了Magic机关立体书社团。一年里的工作中,我以“扶志”为共青团青年工作重点,开展各类专题团课、主题活动,让以兵团精神为代表的红色基因引领团员新面貌。从十一师二中离岗之际,我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件。这封信来自我的社团学生妍妍子。我仍记得她将信给我时别扭地说着:“老师,如果你还要在这边待一年的话,就等真正坐上回程列车时再看吧。” 所以我压下强烈的好奇心,一直珍藏着这封信。直到近日,即将结束我的三年服务期,我才从历经多次搬家、表面积满灰尘的纸箱里翻出它,小心翼翼地拆开。很难理解,为什么那么稚嫩的文字会有如此强大的感染力。从拆开信到阅读完,不知不觉,泪水已经布满眼眶。她说,在她看来,我一直都是一个热爱生活积极可爱的有志青年,一直在做有意义的事。她说,我的青春说出来一定比任何一句励志的话都好听。她说,她想让我知道自己在学生心中的意义以及她会记得我很久,很久很久。可是她不知道,服务期间,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所收获的所有意义都是他们赋予的。
“跋山涉水,步履不停;山高水长,映照初心。”离开母校三年,跨越三千多公里,始终将“中外求索,德业竞进”的校训铭记于心。记载着一次次人生“大事记”的手账本常伴左右,不时拿出回顾,坚定来时所望。从天外到兵团,“责任”与“使命”所承载的重量在一次次志愿服务经历中越发清晰。即便前方的路并非一路坦途,但一批批天外人扎根在祖国各处,以坚实步履践行着天外人的“誓言”。
毕业第1045天,我在距离天外2966公里的新疆兵团祝福母校60岁生日快乐!愿天外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来源|天津外国语大学
内容审核 | 刘海燕 刘宏伟 张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