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8日,英语学院学科团队进行了本年度第十二次团队活动。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团队成员张蕾教授分享了她在SSCI收录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Metaphoriz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Texts》。

研究基于认知隐喻理论和描写翻译学范式,聚焦政治话语翻译中的“隐喻化”现象,即源文本本无隐喻,而译文添设隐喻(“非隐喻→隐喻”),或者源文本无任何语言触发,译文却凭空植入隐喻(“零→隐喻”)。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汉英平行语料库为基础,运用MIPVU隐喻识别方法,通过人工比对,系统识别译文中的“隐喻化”实例,并从语言特征、认知属性和交际功能三个维度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显示,几乎所有隐喻化实例均为词汇化隐喻。这些表达已深植于英语之中,可激活常规的概念模式,唤起丰富的心理意象。它们借助共享人类经验,使译文更贴近目标读者;通过调用熟悉概念域中的相关要素、关系与推理,解释中国政治制度及其抽象的治国概念,让陌生观念更易为目标读者理解。语料中识别出的隐喻化实例突出构建了“向前行进”“建设”与“战争”三种隐喻场景,表征中国政府已采取或即将采取的发展举措、在国际事务中同他国的合作,以及反腐行动。隐喻化翻译策略不仅强化了原文的论点,也塑造了政府及其政党的积极形象。凭借隐喻自身的模糊性,它们还能提升译文的说服力,并舒缓负面情绪。该研究将隐喻化从边缘策略提升为政治翻译研究的重要议题,表明在中央文献翻译实践的“准确”规范下,隐喻能够赋予译者灵活调适空间,为讲好中国故事、推动国家翻译实践与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参考。
张蕾教授的报告使参与交流的师生深受启发。该分享不仅提供了一个分析政治文献翻译的锐利视角,也显示出在对外传播中巧妙运用目标受众熟悉的认知框架阐释中国理念,是提升传播效度、塑造国家形象的有效路径,为翻译实践提供了可操作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