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院“语联上合·行筑津光”青春志愿路队
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故事(一)
2025年秋季,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在天津举办。作为中国的重要主场外交活动,这场国际盛会不仅是增进上合组织国家合作与互信的重要平台,也为天津这座海河之畔的城市带来全新的时代机遇。

为了营造“喜迎上合”的良好氛围,展现天津城市风貌,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语联上合·行筑津光”青春志愿路队,围绕“营造上合氛围,打造天津城市形象”的核心主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配套活动等多项工作,致力于讲好“天津故事”,传播“津派文化”,助力峰会成功举办。

路队有幸参与了“2025年上合组织国家文明对话及配套活动”,与来自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印度等上合组织国家的各界代表齐聚津门,旨在通过对话文明、互学互鉴,共同围绕“弘扬全球文明倡议,建设上合美好共同家园”这一主题展开深度交流与探讨。
对于初次踏入这样高规格国际会议现场的路队成员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更是一次切身体会“多元交流”的生动课堂。从多语种的演讲到文明融合的理念表达,每个人的发言都让路队成员深感文化交流的分量和温度。

会议现场,以“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多元影像表达”为主题的三个分论坛相继展开,来自不同国家和行业的专家分享经验与观点,展现出文化交流在国际合作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路队成员聆听了多位嘉宾的精彩发言。会后,路队成员意犹未尽地翻阅现场展出的上合组织相关主题书籍。成员们围绕“命运共同体”与“文化软实力”展开热烈讨论,有同学不禁感慨道:“书里写的是国家之间的对话,但我们能用自己的英语专业特长,把这些大叙事翻译成青年可以参与的表达。”

会议期间,“上合组织国家中文书法优秀作品展”与“合光共塑”雕塑展同期开展,向世界呈现了上合成员国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
走进展厅,路队成员在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中,看到了文明的多样性与包容性,也更加坚定了通过语言与文化传播,提升天津国际化形象的信心。展区内还设置了非遗体验互动区,路队成员还现场体验了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印制工艺。沾墨、拓印的过程看似简单,但每一步都蕴含着匠心和传承。路队成员深刻体会到,文明互鉴从不是遥远的外交词汇,它也可以是一次印章的落纸、一笔一划的书写、一尊雕塑的凝视。文化是最柔软的力量,也是对话世界最有底气的声音。
今后英语学院“语联上合·行筑津光”青春志愿路队将继续围绕“语言+文化+服务”的实践方向,举办主题宣讲活动,普及上合知识,传播津派故事,并通过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记录城市日常、讲述中外友谊,助力营造“人人参与、人人讲述、人人欢迎”的上合氛围。
文字 | 马毓聪 赵卓然 张涵月 何孟妍 李爽
图片 | 马毓聪 赵卓然 许玫儿
编辑 | 马毓聪 杨壁鑫 穆耶赛尔·亚合甫
审核 | 刘海燕 刘玥 张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