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本科教学  研究生教育  科研管理  国际交流  党建工作  团学工作  招生就业  社会服务  文件下载 
首页
 学院信息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信息>>学院新闻>>正文
校友故事 | 孙凡越:见证镜头下的分秒
2023-10-06 09:20     (阅读次数:)

杭州第19届亚运会激战正酣。赛场上,各代表团运动员同台竞技、广泛交流,谱写拼搏与友谊的篇章;赛场外,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全心投入、观众席上掌声此起彼伏,向世界展现了文明友善、热情好客的东道主风采。

孙凡越负责杭州亚运会国博壁球馆摄影运行工作

在本届杭州亚运会壁球项目的举办场地,全玻璃包围的“水晶宫”内,我校英语学院2020届校友、现就职于新华社天津分社的记者孙凡越,正用镜头记录着场馆内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向世界分享动人的亚运故事。

此前,天外学生记者团刚刚采访过这位传媒校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成长故事吧。


受台风“杜苏芮”北上影响,7月底,京津冀等地出现极端降雨过程,海河发生流域性大洪水,有着“九河下梢”之称的天津,防洪形势严峻。

接到报道任务后,孙凡越第一时间赶往抗洪重心天津市静海县台头镇,跟随前线人员巡堤查险、彻夜在前方指挥部内蹲守待命,从撤离到万人昼夜抢险,再到空地联合排查防洪隐患,孙凡越始终坚守在抗洪一线。

 

成长经历

2016年 考入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传媒系,后加入学校非编工作室,负责摄像、剪辑等工作;

2017年 加入天外学生记者团,担任视频部副部长;

2018年 发表原创视频作品《天外一分钟》,收获师生一致好评;

2019年 经学校老师推荐,赴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青年工作室实习;

2020年 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同年入职新华社天津分社。

由校媒记者成长为央媒记者,对于孙凡越而言,身份转变中不变的是那份“想要留下些什么”的初心。

工作中的孙凡越(右二)


结缘校媒

2018年底,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当时人民日报新媒体发布的《中国一分钟》系列短视频掀起了一阵爱国热潮。“互联网时代短视频盛行,用一分钟去呈现盛世中国的形式无疑是新颖且有效的”。孙凡越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热点话题,顶着期末考试临近的压力,在兼顾学业的同时,扛起相机与三脚架游走在校园各处。为了一个短短5秒钟的日夜转换的延时摄影镜头,他在傍晚零下5摄氏度的钟楼前监视相机参数,下了晚自习之后,再回寝室整理视频素材,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埋头打磨《天外一分钟》的每一帧画面,为天外留下了一条宝贵的视频作品。

“定格瞬间一直是我的兴趣所在,而摄影记者这一职业的特性‘有机会成为一些重大事件的见证者并能以自己的视角记录留存’激励了我选择这条路。” 2019年初,因为在天外学生记者团的表现突出,学校老师推荐孙凡越申报媒体实习岗位,开启了他在新华社为期4个月的实习历程。

 

天外一分钟视频截图


惟其笃行 方能致远


4个月的实习生活,两地来回奔波,一方面不能耽误专业课程学习,同时还要不断培养、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双城记’每周在我的身上都要上演三、四次。”孙凡越调侃道:“现在回看实习时那一沓厚厚的车票,可以凑成一副扑克牌了。”

赶7:07分的早班高铁、7:37到达北京南站,再坐上拥挤的北京地铁4号线,当天再赶19点37分的高铁返回天津,“那时我基本上白天在北京,回到天津就已经天黑了”。学业和工作两种状态的频繁切换无疑是对孙凡越的极大考验,但接触新知识、新技能的新鲜感成为了孙凡越奔波路途上的动力源。“了解媒体行业如何生产新闻、看到新华社记者是如何工作的并以此要求自己……随着时间的沉淀、经验的积累,孙凡越对记者这个职业更加尊敬,对所要承担的责任更加明晰。

实习结束后,孙凡越愈加坚定了自己的职业选择,参加了新华社校招。2020年6月,他正式入职新华社天津分社,成为了一名摄影记者。

“作为非新闻专业毕业的新人,刚入社时我身边的老师们会多一分包容、也留给我一些试错的空间让我熟悉发稿流程。毙稿时有发生,但更重要的是调整好心态,积极提问,接受试错。”

不忘初心 践行使命


孙凡越的新华社记者路,第一个路标叫做“圆梦”。2017年,天津举办全运会,初入大学的他尚未意识到全运会赛事的重要性,与成为全运会志愿者的机会失之交臂,这也成为了孙凡越大学期间最遗憾的事情之一。

2021年,作为刚刚参加工作仅1年的新人,孙凡越接到了抽调通知,以记者身份参与报道2021年第十三届陕西全运会,终于圆了他的“全运梦”。

 

2021年9月20日,湖北队球员胡小龙(左上)与上海队球员刘正清(右上)在陕西全运会三人篮球比赛中拼抢。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记者的工作间从不局限在写字楼办公室里,而是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可以从街头巷尾延伸至田野乡间。”孙凡越相信20世纪最伟大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曾说的那句话,“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入职三年来,他的采访足迹不仅走遍常驻地点-天津,还多次前往杭州、绍兴、广州、深圳等地参与报道。“主流媒体的平台带给我其他职业难以匹敌的报道视野与高度,日均两三万步的高强度工作,虽然很累、很苦,但看到自己的稿件被选用刊发后,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孙凡越说。

在大山里拍摄的孙凡越(右一)

今年八月,海河流域一场60年以来最大的洪水向天津涌来。8月3日凌晨5点,孙凡越来到了位于津冀交界的台头镇人民政府,拍摄前线防汛抢险工作。台头镇依河而建,是大清河进入天津后流经的第一个村镇。撤离转移村民、万人昼夜抢险、不眠夜巡大堤,他跟随前线战士一起见证着人民军队在防汛一线的抢险行动。8月8日一早,驻守台头镇的他跟随执行任务的警航任务员,从空中俯瞰东淀蓄滞洪区的水情。以“汛”为令、闻“汛”而行——在抗洪一线与前线人员共同驻守后,他对这场60年一遇的洪水及记者的职责所在理解也更为深刻。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奔赴一线以正视听,见微知著传递温暖,这便是记者的职业使命。

孙凡越在直升机上拍摄天津市东淀蓄滞洪区水情


学以致用 方为真才

新媒体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媒体行业的工作者无疑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我不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完全的代替人类,在面对新闻事件时,人的情感比机器更丰富、角度更多样。”孙凡越说,短期内,机器只能成为我们提高新闻产品生产效率的工具。而短视频时代,更要求记者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成为一个采访、拍摄、编写能力兼备的全面人才。

孙凡越在杭州亚运会主媒体中心

近几年来,新闻传播类专业是比较火热的职业选择,也是语言专业学生一个很好的去向。“先要问自己是否喜欢这个行业?是否认可这个行业?能否坚持从事这个行业?如果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都很坚定,那么再选择从事媒体行业。”孙凡越对学弟学妹们这样说,“在校时光短暂,抓住机会创造一些自己想要的可能。”作为语言类院校的学生,我们应合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联接中外、沟通世界,以天外力量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

6月28日,两名嘉宾在夏季达沃斯会场交流。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来源 | 天外学生记者团

文字 | 肖曈 郭宣驿

编辑 | 郭宣驿

编审 | 张怡然

内容审核 | 陈占权 暴士蕊 窦文彤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天津外国语大学   |   英语学院提供信息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117号   邮编:300204 
电话:022-23288523   传真:022-23281796   邮箱:ses@tjfsu.edu.cn